基于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
发布时间:2011-03-07 16:12:50
一 概述 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,代表我国已经进入3G的网络时代了,3G全称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,其中TD作为3G国际标准,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,国家将继续支持研发、产业化和应用推广。 3G的应用渗透于各个领域,在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的结合应用尤其突出,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一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点,在一些范围广,有线系统难于覆盖的区域,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整体融合性,而基于二代的通信技术又难于解决传输编码的流畅性,致使移动视频监控技术一直停留在一些过度性的应用。 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是一个关系着国泰民安的庞大监控系统,而且国家针对项目的完善,实施各种政策,3G的出现正好解决社会治安移动视频监控的技术难点。 随着公安部“3111工程”的推广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,国内视频安防产业也开始逐渐升温,来自安防产业的数据显示,2009年国内安防产业总规模约人民币1000亿元,而到2010年还会增加至1500亿,这之中,大量监控设施将会使用3G网络进行视频监控。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,3G无线网络的结合应用与传统线缆网络传输相比综合成本更低,但技术要求更高。据公开数据显示,随着平安城市的建设、各级安防项目的启动及家庭对安全的日趋重视,视频监控获得空前发展。业内人士指出,预计2009年,视频监控依然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,在3G时代的到来,将为视频监控系统带来更多的功能应用。 二 系统总体设计 1. 设计目标与依据 安全可靠、先进 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,属于一个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,在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,在设备的选型上着重衡量设备的可靠性,以确保整个系统安全、可靠运行。 保证满足应用的同时,又要体现出网络系统的先进性。在网络设计中要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,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,因为社会治安监控与3G无线网络系统的结合是社会发展趋势。 根据未来3G的应用的需求和变化,应具备充分的无线接入能力和可扩展性,包括多种接入方式的提供和接入的可扩展性,带宽的扩展与速率的平滑升级以及处理能力的可扩展性,最大程度地减少对3G无线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。 设计依据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主要是针对网络编码传输的,视频编码的优化决定了网络传输的流畅性,3G无线网络是针对流媒体传输作为载体传输。 流媒体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。为实现H.264流媒体的传输,直接使用面向连接的TCP需要较多的开销,重传的差错控制机制将带来较大的时延不太适合传输实时监控数据。而直接使用数据报方式UDP协议也存在差错、延时抖动处理等问题。所以为了实现流媒体通信,需要将H.264数据流分别被封装进流媒体RTP报头、 UDP报头和IP报头,然后IP数据包通过Internet向接收端发送,当发送端收到已被正常编码压缩的H.264码流后,按照RTP数据传输协议的报文格式装入RTP报文的数据负载段,并配置RTP报文头部的时间戳、同步信息、序列号等参数,此时数据报文已被“流”化了;同时发送端周期性地接收 RTCP包,将QoS反馈控制信息发送到发送端,发送端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自身参数设置。 接收端收到IP包后先分析RTP包头,判断版本、长度、负载类型等信息的有效性,更新缓冲区 的RTP信息,如收到的字节数、视频帧数、包数、序列号数等信息;按照RTP时间戳和包序列号等进行信源同步,整理RTP包顺序,重构视频帧;最后根据负载类型标识进行解码,将数据放入缓存供解码器解码输出;同时接收端根据RTP包中的信息周期性回送包含QoS反馈控制信息的RTCP包到数据发送端以检测发送端和接收端数据的一致性。 无线网络传输必须保证网络的实时性,在无线视频网络监控系统中,一般都存在延时,而延时的差别取决于各个厂家的视频编码,目前大多数厂都能保证在3秒之内,而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要实现实时传输必须保证达到的码流,在传输过程中,CIF的图像码流在300-500kbit/s,D1的码流在800-1000kbit/s。 目前,3G数据速率高达144kbit/s~2Mbit/s,终端多种多样,实现全球无缝连接。在目前已经商用化的 WCDMA系统中,已经实现了384kbit/s的用户速率,这相对目前GPRS提供的用户速率而言(30~40kbit/s),速率提高了10倍左右,也就是说,用3G无线网络来传输实时的监控图像可以保证图像的流畅性,随着3G技术的不断提升,亦可以满足D1图像的实时传输。 3G移动无线网络的网络结构可以统一为两个层次:网络接入层(UTRAN)和网络核心层 (CN)。3G传输网主要承担从UTRAN到CN的业务汇聚,以及CN中的业务传送。在接入层,3G移动通信系统将BTS改造为B节点(NodeB),将 BSC改造为无线网络控制器(RNC),并且定义ATM为NodeB和RNC间的通信接口,3G传输网需提供相应的数据业务处理和汇聚能力;在核心层,3G将MSC改造成网关移动交换中心(GMSC),将GSN改造成服务GPRS支持节点(SGSN)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(GGSN),3G传输网需提供RNC、MSC、GMSC、SGSN、GGSN间的高带宽业务传输通道。 从当前成熟的技术版本和厂家提供的3G产品来看,对3G传输接口类型的要求都是基于ATM的接口。NodeB与RNC之间的接口类型主要包括 El/T1IMA口、STM-1接口,也有STM-4接口;RNC与MSC之间的接口为STM-1接口、STM-4,也有IMA接口。由此可得出结论,对于3G边缘传输网接口需求集中在基于ATM的El/T1IMA口、STM-1接口,也有STM-4接口。对于骨干层来说,接口种类相对简单,而且数据经过汇聚,对带宽的需求较大。 以上可以说明,3G的业务需求亦可根据视频监控的需求而采用相应的传输方式,从而保证传输线路的流畅性,3G是时代的趋势,也是视频监视飞越的时代,在将来的4G、5G足以满足所有移动视频的监视需求。 2. 系统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架构的基本元素,无线网络的应用让视频监控渗透于各个层次,3G的应用更加破除无线的瓶颈,3G是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突破点,同时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延伸点。 监控系统建设都是离不开几大系统建设:前端采集,传输系统,控制与显示系统,而且都能实现最基本功能:实时监控、回放、录像、控制等功能。而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模式便决定了监控系统所采用的传输方式,无线监控系统针对采用无线网络传输信息,在摄像头端采集视频信息后,通过无线编码器后转换成无线信号发射,接收端接收到无线信号后经过解码器在监视显示器上播放。 无线网络的应用理念已经在很多年前就提出,只是基于2代的通信技术难于解决实时传输的流畅性,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,视频监控系统也逐渐呈现出多种技术向纵深发展并融合使用的特点。 随着3G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建,正好弥补移动监控不足,3G给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基础。采用3G无线网络作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更具有新的优势: 监视功能:功能多样,可对多种多样的现场进行监视; 控制功能:随时随地接入控制; 应用范围:使用广泛,专网和公网授权用户按需使用; 信息利用率:可以为专网和公网用户使用,可以深加工到每分价值; 网络体制:网络体制统一,技术适应面广; 网络规模:政府和企业的监控网络可以有机结合,形成全程全网; 建设投入:投入效率高,可以在专网和公网使用中寻求投资平衡。从上述优点可以看出,采用3G无线网络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,可以更好地提供线路的共享使用,进而将专网应用和公网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。在降低专网应用费用的同时,将视频监控市场推向民用,带来了巨大的商机。而3G网络覆盖特性也使得民用视频监控系统呈现低成本的特点 来源:广州美电贝尔电业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(C) 2007-2010 江南安防在线 南昌市安全技术防范协会主办 E_mail:ncaf@163.com 业务QQ:1060627808
建议使用:1024*768分辨率,16Bit颜色,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浏览 |